關于中級會計職稱,很多人考前會覺得能拿下證書的都是大神,都是厲害角色,人生巔峰要來了;考后才知道證書只是一個加分項,不是唯一項,人生巔峰就更別提了。
但這樣說并不是勸大家不要進行中級考試,考試必須要考的,有證書絕對比沒有證書強,至少在考完之后漲薪這一塊多少是有用出的。更多的是想告訴大家不要指望拿到證書就會有什么變化,它不是一朝一夕展現的,是在未來某一刻讓你有被看到的機會。現在疫情時不時地炸一波,行業(yè)不斷動蕩,誰知道會不會突然被淘汰,哪怕不等長期福利,為了眼前也要抓緊時間拿下為好。何況中級又不用考個三五次,掌握住學習方法,一次備考三科過線拿證多的是,加上每個公司的標準不一樣,體驗就更不一樣,不如先拿來體會一波。
如何備考?
高分通過中級會計考試總結起來也簡單:跟對老師、做好計劃、找到做題方法。在小編看來,做不好這三件事,拿證基本是沒希望了。
1.跟對老師
備考中級的人有個通病,就是覺得自己在職這么多年,基礎知識肯定不在話下,看看教材做做題就行了,但實際上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自己看書不僅很難理解其中的知識點,還極度影響備考進度,在原有基礎上跟著老師學才是備考的最佳選擇,不要有僥幸心理。跟著老師是一方面,跟對老師才是關鍵,市面上的機構多,各機構可選擇老師更多。在選擇老師前需要對中級會計有個正確的認識,中級的考試內容并不是將三科內容全部涉及到,而是根據教材內容劃分高頻考點—附加考點兩種,高頻考點顧名思義是在考試中出現頻率和分數占比都是最高的,非高頻考點則是每年不斷變化的,這個具有一定隨機性。
2.制定計劃
中級會計幾乎無人辭職備考,代價太大,本來備考是為了更好的發(fā)展,辭職不就相違背了,但在職備考意味著時間和精力的雙重消耗,一味的將自己的大腦和眼睛放在書本上是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過程的,這樣時間久了就會一直處在一個錯誤的備考思路中,最后成績當然也不會理想。及時制定備考計劃是備考的基礎,計劃主要分為時間和每天的備考任務量。備考時間上個人不建議時間過長,大于半年都不可取,容易疲憊很難堅持,中途放棄不如從未開始。
但中級的備考難度不容忽視,加上在職備考,每天只能抽出三四個小時,甚至更短,在總長度上適當延長無可厚非,所以綜合考慮,備考時間4-5個月是最恰當的備考時間。
具體備考內容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計劃,不用具體到每分鐘,根據自己的時間分配量就可以,注意勞逸結合。不要平均分配時間,這樣是不合理的。因為《中級會計實務》的內容即多又雜、且難點很多,有些內容需反復閱讀才能讀懂。其次,比較合理的復習順序應該是《財務管理》——《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
3.做題方法
做題主要以真題為主即可,會不會都要多刷兩遍。真題更加趨近于考場上出現的題型和難度,所以與其刷各種模擬題,大搞題海戰(zhàn)術,還不如花點心思多鉆研真題來得實在。做題的時候要注意把控好時間,最終都是要上考場的,就把每次做題當作是真實考試去做,得出來的結果也更加真實,還能督促自己提高做題速度。做完題對完答案后不要著急將試卷扔到一邊,將那些錯題的原因、相關的知識點和解題的方法總結出來,這些都是很寶貴的。
做題的時候最好先自己做一遍再去聽老師講解,之后將那些錯的,自認為很有價值的題記在錯題本上,方便之后經常拿出來回顧,鞏固知識點。第二遍刷真題結束后,就是通讀課本,瀏覽,把真題對應的知識點快速的串一下。主要是為了掌握高頻考點和查漏補缺,跟著網課上老師講的考點總結真題,這個階段一直持續(xù)到考前,直到近五年的卷子每張都在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