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上證報資訊統(tǒng)計,自6月份以來的近四個月中,出現(xiàn)股東提前解除質押現(xiàn)象的上市公司有近200家,其中不乏部分股東持股質押比例已達90%以上的案例。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自6月份以來提前解押已涉及的公司數(shù)量達到193家,涉及的筆數(shù)達到263筆。具體來看,6月、7月、8月及9月上半月(截至9月14日),股東提前解押涉及的上市公司分別為75家、45家、56家、17家。而對比5月份所涉及的公司家數(shù)(63家)看,明顯是在市場跌幅較深的6月和8月,提前解押案例較多。
  “客觀而言,上市公司股東持股提前解押在過往并不少見,而如今,隨著A股市場持續(xù)向下調整,個別公司大股東的持股質押拉響爆倉警報。在此背景下,這一現(xiàn)象才獲得更高的市場關注度。”有市場分析人士對此表示。
  明細來看,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東在質押不久后便選擇提前解押。如隆鑫通用大股東隆鑫控股將其押給廈門信托的4000萬股在8月28日辦理了解除質押手續(xù)。而就在8月12日,隆鑫控股剛剛將4000萬股隆鑫通用股份質押給了廈門信托,且質押期限為24個月。在8月28日解除質押的同時,隆鑫控股又將其所持3200萬股隆鑫通用股權再次質押給廈門信托,這也使隆鑫控股的持股質押比例達到97%。至于隆鑫控股為何對質押股份進行如此騰挪,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上市公司股價的暴跌,在8月18日至8月26日的一波調整中,隆鑫通用股價由*6的近26元每股跌至最低約14元每股。
  類似案例還有云投生態(tài),公司股東張國英于6月8日質押給紹興縣匯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250萬股已于9月2日解除質押,而該筆股權質押本應在2017年6月30日到期;此外,西王食品等多家公司的股東均在股價暴跌后提前解除質押。
  有券商研究員指出,受大盤下跌的影響,上市公司股價持續(xù)下挫導致股東質押的股權出現(xiàn)平倉風險。此時,出質人往往會選擇提前解除質押以預先“排雷”。
  不過,市場也不必過于擔心股權質押的“地雷”大面積引爆。記者從業(yè)內人士處了解到,股權質押與配資不同,若質押股票跌破警戒線甚至平倉線,質權人所在的相關業(yè)務部門并不會強制處理質押股票,往往是由雙方(出質人與質權人)就具體情況商量解除質押,或補充質押,或延期購回,以多種措施來規(guī)避潛在的風險。
  需指出的是,防范風險并非提前解押的*10原因,股東提前解除質押或還有著多重的考慮,如自身資金需求,融資的時間成本,利率變化等均會成為提前解押的動力。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