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悶死了,跟在老家一樣,不是看電視就是閑逛。”昨日(8月27日),來自陽新縣的陳新說,他今年讀初一,一放暑假就來到武漢與在漢打工的父母相聚。不過他父母每天忙于生計,他基本處于“放養(yǎng)狀態(tài)”。采訪發(fā)現(xiàn),類似的留守兒童還很多。但這樣的假期卻讓城市孩子羨慕,“我?guī)缀跆焯炫鄡?yōu),累死了,這哪是暑假。”漢口一小學六年級學生張鵬說。
  四次來漢,卻不知武漢啥樣
  12歲的陳新是陽新人,他的父母在漢口火車站附近一工地打工,今年是他在漢度過的第四個暑假了。盡管多次來武漢,但陳新還不知道武漢是個啥模樣他的父母在工地趕工,從早上五六點忙到晚上十點,無暇照看他。四次來漢,他幾乎沒去過武漢任何景點。陳新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單一:吃罷早飯,便和伙伴們?nèi)スさ馗浇男^(qū)、商場逛。吃完午飯,大家便窩在出租房里看電視。
  與陳新一樣,劉偉也感覺這個暑假有點悶。他是紅安人,父母都在漢陽打工,今年是*9次來武漢,“我來之前村里很多伙伴都很羨慕,但來了后感覺沒什么意思。”劉偉說,父母就帶他去了一次江灘,其他時間不是看電視,就是做作業(yè)。
  “放養(yǎng)”讓城里孩子羨慕
  在陳新他們看來“無聊”的假期,卻令不少城里的孩子羨慕。“我住的附近有個武漢孩子,他每天都去培優(yōu),看到我每天玩非常羨慕。”陳新說。記者近日在水果湖一補習班采訪時,絕大多數(shù)孩子說希望可以好好玩一下,“這哪是暑假,比在學校上學還累。”初一學生李欣說,如果暑假能夠自己安排就好了。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武漢絕大多數(shù)孩子暑假都在培優(yōu)。武昌一小學六年級班主任陳老師告訴記者,他們班44個孩子至少有30個在培優(yōu),而且報的培優(yōu)班還不止一個,“幾乎每年新學期開學,班上孩子都喊累,暑假報的培優(yōu)班太多了。”
  兩極分化 快樂假期不再
  留守兒童的暑假很悶,城市的中小學生則早已沒有暑假的概念,他們進入補習機構(gòu),開始“第三學期”的學習。多年來,兩種極端的假期,都讓孩子們覺得暑假“無聊”、“難捱”。
  采訪中,陳新媽媽無奈地說:“我們每年就暑假和春節(jié)能跟孩子見面,孩子好不容易到了身邊,我們又顧不上,只有讓孩子自己去玩了。”
  但城市家長認為“放養(yǎng)”不可能:“我孩子新學期讀六年級,你說我敢不培優(yōu)嗎,將來”小升初“怎么辦?”家長張女士說,身邊的孩子都在培優(yōu),她孩子不培優(yōu)的話,肯定會落后。
  也有一些家長認為暑假送孩子培優(yōu)是無奈之舉,家長李先生說:“我孩子讀三年級,我沒打算他學什么,可是暑假沒人照看,不送補習班怎么辦?”

 
掃一掃微信,關(guān)注*7財經(jīng)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