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第一次考研的孩子來說,避免踩坑是再重要不過的了。我們常常對考研存在很多錯誤的理解,那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翻碩考研復習有哪些誤區(qū)呢?
1、考口譯方向提前學習口譯
有一些打算報考口譯方向的翻譯碩士的同學,很早就開始系統(tǒng)學習口譯了。他們的想法是通過學習口譯在復試脫穎而出,在以后的學習中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這種精神實在可貴,但復習初期還是要著重把精力放在筆譯能力鞏固上。
一是,幾乎所有的翻譯碩士院校在初試時都要考察筆譯能力,口譯能力只有到復試才考察。必須要先通過初試才能走到復試,孰輕孰重思考一下就知道了。
二是,很多翻譯碩士院校,例如北外高翻,入學后都會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鞏固筆譯,因為筆譯是口譯的基礎。如果沒有好的筆譯基礎,在后期很難走的更遠。
2、政治和百科復習時間過晚
一些同學對于政治和百科的重視不夠,一開始的時間大量花在了英漢互譯和翻譯碩士英語這個科目上。到了考試的前一個月,發(fā)現(xiàn)應該要復習政治和百科了。不得不把筆譯放下。
實際上,到考試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筆譯和翻譯碩士英語能力達不到以前的水平了,以至于在核心的科目上會出現(xiàn)失分,這是得不償失的。
在考試當中一定提前要做好規(guī)劃。春季一般是看參考書,打牢基礎。夏季是提高互譯能力和翻譯碩士英語相關能力。政治和百科的復習一般最晚也務必在10月開始,甚至百科背記可能還要更早。
3、不看學校指定的參考書
一些同學覺得看書進步慢,還是做題來得快,對參考書重視不夠。這也是一個誤區(qū)。
各校一般都會指定幾本參考書。而這些參考書往往是翻譯界的經(jīng)典著作,同時也是你所報考的院校老師非常欣賞的作品,甚至不乏有所在院校老師親自編撰的書籍。
比如北校高翻考試中所指定的《中式英語之鑒》就是提高漢英翻譯水平的“葵花寶典”,非常值得一看。《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是李長栓老師的力作,不僅對于筆譯,而且對于口譯也有借鑒意義。
所以務必一定要好好先看參考書。實際上,正如我上面所說,參考書的閱讀應該是放在復習的第一個階段,是幫助你構建起完整翻譯體系的必要支柱。
4、背參考答案而不掌握翻譯方法
一些學生認為自己看到的參考譯文非常好,自己無論如何達不到這個水平,背記是最好的方式,以后用到時拿過來直接用就好了。
我想說的是,背誦的方法在前期是有效的,尤其是當你對于一些常用句型、詞組以及專有名詞掌握不夠的時候。比如“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等等說法,恐怕還真的要背。但是到了中后期,就不能只背答案了。因為考試當中出現(xiàn)一模一樣的考題的可能性極低,稍微不同就要求考生懂技巧,有創(chuàng)造力才行。
因此,重點要掌握的其實是翻譯方法。打個比方,答案就仿佛是點石成金的那個金子。而最應該要的是點石成金的指頭。
5、過于相信學長/學姐的個人經(jīng)驗
許多學長和學姐人非常的好,在考上之后,在網(wǎng)上發(fā)自己的經(jīng)驗貼。有的提到一些細節(jié),比如用過某某網(wǎng)站的資料進行練習、背了多少作文、答題怎么符合考官的口味等等。
我想說,這些經(jīng)驗是好的,但不應盲從。因為有些經(jīng)驗有的時候有明顯的個人色彩。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可能學長自己的能力加上他的方法,正好契合了考試的需求,因而成功也不一定。
那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什么呢?應該從分析學校的特點,以及學校的考題入手,發(fā)現(xiàn)學校出題的特點。然后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翻譯能力,有針對性地要在背景知識、翻譯技巧以及英語漢語語言基礎這三個方面下功夫。
當然,如果有目標院校,最好要和學長學姐取得聯(lián)系,以便了解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信息。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6、非英語專業(yè)考生不自信
我覺得這種不自信大可不必。翻譯碩士最初出臺的時候就是鼓勵各專業(yè)的,尤其是非英語專業(yè)的考生報考,而且要求有兩年工作經(jīng)驗。后來,教育部進行了調(diào)整。但這也說明,翻譯碩士從誕生那天開始就不排斥其他專業(yè)的考生,而且其他專業(yè)背景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優(yōu)勢。
以上就是【翻譯碩士考研復習誤區(qū)】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學習【考研專業(yè)】更多這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前往高頓考研考試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