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也好,“邪惡”也罷,富人得在復雜的稅法面前低頭。稅法也會有漏洞,任何一項政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都可能會“劫貧濟富”。但長遠來看問題可以得到解決,立法的人在那里,像個貓頭鷹似的盯著所有人。人家年年總結(jié)稅務漏洞,有一個補一個。
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稅法漏洞到底能有多細???“慈善捐贈”(charitable contribution)中的fraternal兄弟會原則可以作為一個例子。這也是一個讓我這個備考稅法的人十分抓狂的一個例子。
簡單地說,你做了慈善,是可以抵稅的(也就是說總收入中的某些部分可以不交稅)。但這絕不是說,你在路邊看到一個流浪漢,心生惻隱之情,給他100美金,然后你這個100美金可以抵稅。從稅收抵免的角度來說,給錢給流浪漢,你的100美金打了水漂了。
因為,只有捐給“qualified”國內(nèi)慈善機構(gòu)的有價資產(chǎn)才是可能抵稅的。
除了教堂一類的組織,“qualified”國內(nèi)慈善機構(gòu)也包括fraternal兄弟會。
美國稅總針對富人給fraternal兄弟會捐贈的處理,充分體現(xiàn)了注意“稅務漏洞”能有多么細小,而“堵漏工作”能有多么精密之處。
你是一個兄弟會成員,你捐贈資產(chǎn)給兄弟會,真的可以抵稅嗎?
答案是,這里不止考慮兄弟會是否為合格國內(nèi)慈善機構(gòu),還要考慮具體這個兄弟會運營的目的,如果有下面任何一種行為存在,從稅收抵免的角度來說,“噼”的一聲,你捐給兄弟會的錢又打水漂了。
1 該兄弟會的任何收入給任何一個個人帶來了利益。
2 該兄弟會的活動影響了任何立法。
3 該兄弟會涉及了任何政治運動。
只有上述這些行為都不存在,也就是說,這個兄弟會是純粹為了慈善而運作的,你捐給它的錢才有可能抵稅(也不是全部哦,不同資產(chǎn)有不同比例,能算一半是上限了。)
這些規(guī)定基本上堵住了富人通過隱形的互相捐贈,來避稅的漏洞。
我看書看到這里的時候,*10的想法是,“吃光用光,身體健康,做哪門子慈善?。晃覍ψ约汉眯?,也算是為了一個地球人做了慈善了,而且一定會被這個人感動和感激的。”
順便摘一段“兄弟會”的維基解釋:
美國大學的兄弟會fraternity(姊妹會sorority)是一種學生社團,通常都會用1~3個字母來代表一個兄弟會的名字(ΓΨΦ)。兄弟會不是強迫性的,所以學生不一定要參加,但是參加兄弟會是一種擴張人脈的捷徑。加入兄弟會要繳交會費,兄弟會會辦很多party,只要是會員都可參加。在美國和加拿大,“兄弟會”和“姐妹會”通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的社團組織。有些兄弟姐妹會對新人會有學術(shù)成績上的要求,但是大部分的組織都要求加入者“表忠心”。那么怎么樣才能顯示你想要加入的決心和對組織的忠心呢?去完成組織布置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吧!新手常被要求去偷內(nèi)衣,裸奔,在碎玻璃上做俯臥撐(此處我不禁有些不健康的想法)來證明自己的決心,我記得有個兄弟會的入會任務是要新人連續(xù)幾天都穿著臟的不行的衣服在校園里逛,這不僅是對這個新人的懲罰, 也是對他的室友,同學,教授和任何與他有接觸的人的懲罰(因為惡臭難擋?。。?。在經(jīng)過這樣嚴厲的考核和折磨之后加入組織,會讓你更加珍惜這樣一個來之不易 的機會,這就是他們的用意吧。
谷歌了很久,發(fā)現(xiàn)“共濟會”和“兄弟會”的概念互相夾雜。談談我的理解,沒有一個組織的名字就叫“兄弟會”,但確實有個強大的組織叫“共濟會”,據(jù)說連二戰(zhàn)啊,金融風暴都有共濟會的陰謀存在。共濟會的組織形式似乎給了各類兄弟會組織一些啟發(fā),因此兄弟會們都很像共濟會的組織形式。“共濟會”和“兄弟會”應該是互不包含,但又有交集。
報考指南:2014年AICPA報考指南
考前沖刺:AICPA 考試試題 考試輔導
高清網(wǎng)課:AICPA網(wǎng)絡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