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goal for 2016 is to accomplish the goals of 2015 which I should have done in 2014 because I made a promise in 2013&planned in 2012.”
這句話可能貼切地說明了很多人在時間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往往計劃做得很詳細,但最后發(fā)現(xiàn)計劃的目標根本沒有完成。時間管理的問題是如此普遍,我們很有必要來學習下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有4個步驟:*9步,要有目標。這一步是時間管理的出發(fā)點,為了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實現(xiàn)目標才會去做時間管理。而一個有意義的目標需要滿足5個要求,也就是smart原則。該原則由五個英文縮寫構(gòu)成:
1.Specific,明確的,目標不能是模棱兩可,必須讓人一目了然。
2.Measure,可衡量的,目標有沒有達到,要用數(shù)值化的指標去衡量
3.Attainable和realistic,第三和第四點,目標是可實現(xiàn)的,不能夠好高騖遠。
4.Time-bounded,目標要有時限,即deadline。
第二步,是計劃。為了實現(xiàn)目標,要去做很多事情。也可以說是將目標分解成小目標,要把這些小目標詳細列出。
第三步,確定優(yōu)先性。對于第二步確定的小目標,并不是一股腦去完成,而是要分清輕重緩急,有細分的標準就是要去確定優(yōu)先性。對于優(yōu)先性的確定,學界最為認同的就是帕累托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由意大利經(jīng)濟學家帕累托提出。他把小目標們按緊急性和重要性兩個指標分為四大類。最要緊急和最為最要的事務,就要do it now,馬上做:有些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可以委托他人甚至不做。具體如下圖:
 
第四步,專注力。這是最為重要的一步,也是許多人時間管理失敗的原因?,F(xiàn)代很多80 90后都是重度的手機癌患者,對于他們而言,保持專注力的*5阻礙就是手機。在這里給大家推薦一款app,能夠幫助大家克服對手機的依賴,長期保持以后不使用app也可以保持專注力。這款app叫做forest,他是基于番茄時間管理法則的理論基礎(chǔ)上研發(fā)出來的——專注做一件事25-30分鐘,然后休息5分鐘,再去做事。這種時間管理方式是最有效率的。這款app就是在你做事之前,種下一顆種子。如果你做事的25分鐘里,不碰手機,這顆種子就會長成大樹;一旦你分心動了手機,小樹馬上枯萎。如果你的一天都是很有效率的,這些種子就會長成一片森林。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做好時間管理。
▎本文作者為高頓財經(jīng)ACCA研究中心F1教研組,來源高頓網(wǎng)校。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高頓網(wǎng)校。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微信號(gaodunacca),掌握最全面ACCA政策以及學習方法,更有在線小編為你解答各種困惑,會說話的公眾號,你見過嗎?